简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项目负责人。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日本国际大学国际发展硕士学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并在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为研究生讲授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主要出版物包括学术专著,全球比较优势变迁 (艾迪森-韦斯利-郎门, 1996年),合著的中国私人企业(亚太出版社, 2001年),中国企业的所有制改革:进程,成效及其前景(世界银行 2005年)。在中外学术期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上在国际经济与合作,贸易与发展,能源与气候环境,转型经济与中国经济以及制度经济学方面发表过多篇学术文章。自1999年,担任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中国经济前沿丛书’(China Update Book Series)的主编。兼任中国银行澳大利亚悉尼分行首席经济学家。曾担任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在中国和越南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改制项目上的主要专家,力拓矿业公司中国经济顾问和中国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可行性报告的主要起草人和论坛专家。早期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副主任,人民大学经济学福特基金会培训班主任和中美经济学教育与交流委员会执行主任。
报告题目: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一个结构转型的视角
教授观点:从一个结构转型的视角回顾中国经济改革40年的历程。主要结构转型包括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从封闭体制向开放体制的转型,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和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型。这些转型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也是解释在新阶段经济增长下滑的主要原因,同时还是判断未来经济走向的基本依据。讲座强调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才能使这些转型进一步向着有利于可持续增长的方向变化。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的机会窗口也预示着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讲座还兼论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战略与政策选择。